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孩子生病后带去输液,需要注意这些药物吗?_来源_育儿_父母

母婴育儿 2024-04-22 浏览(156) 评论(0)
- N +

前段时间又有一个女的因为感冒输液去世的新闻!其实很多地方之前就已经停止成人门诊输液了!输血真的不是简单快速的,家长一定要警惕!

科大还看了一条新闻:1岁男童打点滴后死亡,家属称医院不道歉!

医院紧随其后回应:消息不实,家属想诈骗!

来源:三联生活周刊

当然,事情的具体原因还没有确定,就等进一步调查的结果吧。

科大今天想和大家聊聊“输液”。

因为很多家长认为输液快,输液成了治疗的“首选法宝”。

展开全文

殊不知,父母爱宝宝的急切心情,可能是在伤害宝宝!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输液真的安全吗?会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?什么情况需要输液?

一个

好快≠安全!3大危害必须知道!

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执着于输液?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但是必须告诉包的父母:这样又快又安全!

近年来,限制输液的声音越来越大。自国家卫健委提出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》的管理要求后,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专项措施,停止门诊输液。

资料来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

至此,吉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广西、深圳等多个省区市已经控制或取消了成人门诊输液治疗,并明确出台了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,直至完全取消。

毫不夸张的说,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!

TA主要有以下三大伤害:

伤害1:输液= "小手术"

输液需要刺破宝宝的皮肤和血管,对孩子本身是一种伤害,相当于一个小手术。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而且经常扎针会损伤孩子的血管,引起静脉炎。

伤害二: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。

静脉注射的血药浓度迅速升高,易发生急性过敏反应。

2017年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》显示,注射剂占儿童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的83.5%,远高于口服和其他制剂。

比如以下新闻中的男孩,因为没有做皮试,过敏性休克死亡:

来源:现代快报

伤害三:可能造成感染,有死亡风险。

对于孩子来说,静脉穿刺可能造成局部感染,导致全身感染,甚至致命。

另外,如果医疗机构不规范操作,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。

我之前看过一个新闻:

资料来源:报纸。

段大大给大家的建议是: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所以,不要主动要求给宝宝输液,这是个大坑宝宝!

输液的需求到底是什么?家长应该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输液?跟柯大大往下看!

2

宝宝生病了,记住3输5输!

一些家长报告说:

除了一些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,一些基层诊所也确实存在乱输液的问题。

所以作为父母,一定要有判断能力,保证孩子的安全!

不管宝宝是不是生病,记住3输5输!

5例不需要输液。

1.流感:

通常不需要输液,确诊后口服抗病毒药物。

2.普通感冒:

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对症治疗即可。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需要看医生:当宝宝发烧超过3天,黄色流鼻涕超过10天,咳嗽明显加重或持续2周,呼吸困难时,要及时看医生。

3.轻度肺炎:

药物治疗和护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需要看医生:太小的婴幼儿发烧,呼吸困难,需要吸氧,口腔青紫,不能吃药,要及时看医生。

4.腹泻:

大部分宝宝腹泻,不需要输液,对症护理即可。如果有细菌感染性腹泻,也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。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需要看医生:宝宝呕吐时吃不下东西,或者严重脱水,出现电解质紊乱等。,及时就诊是很有必要的。

5.手足口病:

是一种自限性疾病。无发热,精神状态良好,可在家观察并对症治疗。

当然,家长也要记得清楚,什么情况下真的应该输液,以配合医生的治疗。

三例,带输液。

当宝宝因腹泻脱水,无法通过口服补充电解质时。

细菌引起的严重肺炎,当时医生要求静脉注射抗生素。

当出血、严重感染或休克无法通过口服药物缓解时,需要进行急救。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另外,科室也提醒大家,中药注射剂一定不能用!

下面列举的中药注射剂,包家长一定要牢记: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当你想到孩子不需要输液,医生要求输液时,不妨多问几个问题:“有必要输液吗?不能口服吗?”

医生解释后确实需要输液,家长要配合。

牢记3点,输液不是意外!

如果真的需要输液,还记得科大给宝宝的“救命指南”吗:

1.避免空腹腔输液。

空腹部状态,身体新陈代谢较弱。静脉穿刺容易引起宝宝头晕、恶心等现象。

而且,空腹部状态的宝宝容易发生低血糖,还会引起脸色苍白、心慌、出冷汗等。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2.不要随意调整下降速度

输液的点滴速度由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决定。不能随意调整输液的点滴速度,否则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问题。

一般情况下,输液滴速可参考下表: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另外,不同药物的滴速也不一样,不要擅自调整。

3.拔针后注意按压手法。

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
即使看到最后,相信很多家长还是会问:医生要求输液,是听医生的还是听医生的?

其实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让家长拒绝医生输液,而是让大家在了解利弊的前提下,做出更理性客观的决定。

简单来说就是:不要盲目不服输,分清症状,权衡利弊,做出正确的选择!

最后,柯将为大家朗读一首大大的诗:

盲目输液危害大,万不得已来一针。

标签: